朋友张姐【化名】最近焦头烂额,原因是她上中学的儿子用压岁钱偷偷买了手机。
然后沉迷游戏,天天晚上几乎通宵玩手机,第二天上课就打瞌睡,等家长发现时成绩已经一落千丈,甚至开始逃课、离家出走。
“几千块的压岁钱给他自己保管,我那是信任他,他怎么就管成这样呢?”张姐又气又悔。
张姐的儿子和我家幺儿一般大,所以问我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戒掉游戏,让孩子的学习步入正轨。
其实,当今的网络时代,这样的事并不少见,压岁钱归属权、孩子自控力不足、游戏成瘾、亲子矛盾……每一个关键词都戳中家长痛点。
个人认为,问题的核心,应该不是一部手机,而是如何帮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孩子一起共面对成长中的一些难题。

一:18岁以下孩子,手里不宜掌握大额金钱
因为孩子一般都缺乏消费规划意识,家长若完全放任,青少年尚未具备成熟的判断力,容易冲动购买。
二:18岁以下孩子,一般不宜完全拥有自己的手机
因为手机游戏具有极大诱惑,比如闯关奖励、社交排名等,对课业压力大或缺乏成就感的孩子尤其具有麻醉效果,一玩起来就会欲罢不能。
三:游戏不是绝对不能玩,而是不能痴迷
许多孩子沉迷虚拟世界,是因为现实中的情感需求未被满足——父母的忽视、学业的挫败感、同伴压力等都可能将他们推向游戏。
前年有一段时间,我家孩子也曾这样痴迷玩游戏, 孩子爸爸动不动说你再玩手机我就砸了它,还说什么再玩手机就断绝父女关系这些,和孩子关系闹得很僵,那时候我的情绪也是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
后来我和孩子一起共同约定 , 周末学习任务、运动任务完成后,每天可玩游戏1小时或者2小时, 晚上睡觉时手机必须给我保管,孩子开始变得热爱学习,去年还捧回了一大堆奖状。
若孩子沉迷游戏里面的虚拟社交,可鼓励孩子周末和同学聚会、游玩这些, 最重要的是 家长要以身作则,陪孩子时不刷短视频,用行动传递手机只是工具,而非生活全部。

四:几千甚至上万的压岁钱,该不该让孩子自己管?
可以给孩子有限的消费自由,培养财商比存钱更重要,可将压岁钱分为三部分,日常自主支配不超过20%,用于小额消费,培养计划能力,50%可做中长期储蓄,存入孩子账户,家长监督大额支出,另外30%用于孩子未来的教育或暑假旅行开支。
还可以设定消费红线, 单笔超过200元需与家长讨论,避免偷买手机等冲动消费。

写在最后:
孩子沉迷手机、乱花压岁钱,本质上是成长过程中试错的一环, 与其用强硬手段压制,不如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构建平等友爱的亲子模式。
家长不可能永远替孩子挡住所有诱惑, 但你可以教会他如何与诱惑共处。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经历和看法,与友友们共勉。
你家孩子的压岁钱如何管理? 遇到孩子沉迷手机,你有什么好方法?
欢迎留言分享,帮助更多家长走出困境!
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