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重庆日报“清廉重庆”刊发《梁平:把“问题清单”变群众“幸福账单”》一文,报道我区监督推动解决民生实事经验做法。“盼了多年的桥终于通车了,再也不用绕道走了!”近日,在梁平区屏锦镇四方村,村民张长林握着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的手难掩激动。
随着最后一块护栏安装完毕,这座长30米、宽7米,被群众称为“连心桥”的新龙桥,结束了当地1140余名群众汛期绕行之苦。这座“连心桥”的建成通车,正是该区纪检监察组织强化政治监督、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
2024年5月,梁平区屏锦镇纪委在开展入户走访调研时,连续收到四方村群众集中反映:“现有龙桥修建于1984年,桥宽仅1.2米且无护栏,贯穿镇域的龙溪河常发大水,汛期群众出行需绕行3公里,学生上学更是要多走40分钟,农产品运输成本也居高不下。”
群众呼声就是监督哨声,该镇纪委立即启动民生实事监督响应机制,及时向镇经发办下发《民生诉求督办单》,将该桥梁建设纳入重点监督清单,推动快速立项审批,并成功争取到专项资金160万元。
“不仅钱必须用在刀刃上,而且桥建成了人也决不能倒下!”屏锦镇纪委负责人表示,为确保专款专用,该镇迅速成立专项监督组,一查资金流向、二查工程质量,紧盯招标、工程变更等关键环节对项目资金实行“双台账”比对,聘请第三方跟审机构全程参与,对7个重要施工节点开展“飞行检查”,并选派村监察监督员和村民质量监督员全过程驻点监督。
基础设施建设最忌讳的就是只建不管、只建不养。在桥梁竣工当天,屏锦镇纪委便围绕桥梁建管养协调发展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查看验收资料是否完整、质保机制是否健全、配套道路是否同步建设,推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明确镇村两级管护责任,确保民生工程持久惠民。
龙桥的蝶变,折射出梁平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护航民生的系统思维。该区纪委监委民生监督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梁平积极探索建立民生实事全周期监督落实机制,对重点任务、关键项目构建以监督任务清单、反馈问题清单、整改落实清单、群众满意度评价为链条的“三清单一评价”闭环监督体系,推动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在梁平区梁山街道沙坝村,驻区住房城乡建委纪检监察组干部正在对该区2022年以来实施的225户农村C、D级危房改造情况进行“回头看”。“我们目前已回访检查71户,发现问题10个,现场反馈主管部门整改9个,正在协调推动解决问题1个。”该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通过回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能督促推动主管部门改进工作,还能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梁平区虎城镇八林村地处高台地区,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走访得知有180户510余名群众每年遇枯水期时用水都很困难的情况后,强化“室地”联动,督促区水利局、虎城镇党委在认真摸底调查、开展现场踏勘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一对一”解决方案,新建泵房1间、30m³清水池1座,安装供水管道7km,群众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据了解,该区纪委监委还坚持举一反三,以八林村水源保障不足问题为切入口,将农村供水保障作为贯通抓好具体民生实事的重要抓手,2024年先后推动解决石安镇骆马村、新盛镇银杏村、曲水镇曲水村等地5000余名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并督促主管部门加快推进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迭代升级管护模式。
“高质量的监督检查质效离不开高质量的协作配合”。该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为切实提升监督质效,在持续深化“室组地”联动协作机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民生实事推进中普遍存在的跨部门协调难题,制定出台“纪巡审财统”五项监督贯通操作办法,以“协作联动”的监督方式,2024年督促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整改民生领域类问题671个、处理处分214人,推动建立完善制度机制232个。
“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将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精准监督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群众的“幸福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