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两天,不少市民发现,我市天空灰蒙蒙的,能见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差,有关照片和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这是什么天气?影响何时结束?记者采访了重庆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邓承之。

通讯员 彭思/摄
“此次影响重庆的是沙尘天气。”邓承之介绍,11日夜间,沙尘天气随着强冷空气开始进入四川盆地,空气中PM10以上固态粒子含量增加较快。12日早上开始影响重庆长江一线以北地区,如潼南、合川、渝北、铜梁、大足等地,以及万州、开州、云阳等渝东北地区。
重庆本地以及周边的地表基本不具备起沙条件,此次重庆的沙尘天气,主要以北方输入的浮尘为主。
邓承之表示,由于春季冷空气活跃,北方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强风可能会将北方的沙源带到南方,从而出现沙尘天气,这种天气在重庆还是非常少见的。随着风力的减弱和沙尘的沉降,沙尘天气预计在今日结束对重庆的影响。
上一次影响到南方的沙尘天气还要追溯到2010年3月19日-22日,福建、台湾等地出现浮尘天气。这次沙尘影响到两广地区和海南岛,的确少见。
沙尘天气,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是强风将地面的沙土带到空中并悬浮,造成空气浑浊、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
在气象学上,按照影响由轻到重,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
★浮尘程度最轻,是指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天气时,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当达到沙尘暴级别,大风会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使空气变得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
而浮尘和扬沙的区别在于沙源不同,浮尘是从其他地方输入,而扬沙主要是本地或附近沙源由风带起为主。
人工增雨作业是人为地将催化剂送到云层中,促进小水滴快速集结形成大水滴,像“卤水点豆腐”一样把云中的水汽“点化”成雨滴,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从而达到增加降水的效果。
人工增雨作业可不是凭空造雨,而是在有降水条件时,用点“手段”让雨下大点。
一般来说,晴天的积云和层积云不易产生降水,冰水共存的混合云,即积雨云才有成熟的降水条件。

要形成降雨,还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其实,人工增雨只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一种。为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气象部门会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减雨、消雾、防霜等目的。
今天14日,各地多云到晴,气温8~33℃;
中心城区:晴,气温 17~30℃。
明天15日,大部地区多云到晴,午后局地有阵雨或雷雨,气温8~33℃;
中心城区:多云间晴,气温 18~30℃。
后天16日,大部地区多云到晴,局地有阵雨或雷雨,气温9~34℃。
中心城区:晴间多云,气温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