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98|回复: 12

梁平当年最牛公家单位,衰落之快出人意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4 08: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眼下被称为百亿工程的《哪吒2》,刮起中国电影的票房飓风。其实在43年前(1982年)上映的经典电影《少林寺》,其万人空巷、乡村人挤爆客车进城、排队一票难求看电影的火爆程度完全撵压当今的《哪吒2》。

梁平诗人/作家/摄影家周叔叔回忆:那时票价一毛,票房1.6亿。这相当于全国人民每6个人里就有一个去看了少林和尚!” 


 

下图:1983年左右的梁平北门电影院前小人书摊,地面尚未硬化。

1958-1980年代初,梁平最牛叉的4个公家单位,两个管吃的,一个管用的,一个管精神享受的:

1、粮站。粮油统购统销,征收公粮,凭票限量供应;民间不能开粮店。
2、食品站。猪和肉都统购统销,凭票限量供应;民间不能开肉店。

3、供销社。工业品、化肥农药、土特杂产品都是统购统销。那是连个体户都没有的高度计划经济时代。
4、电影院。在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前的唯一大众性精神娱乐渠道。按计划生产影片、按计划放映。想看一场热门电影,还得走“后门”。

梁平周叔叔撰文回忆:1982年《少林寺》上映时,北门电影院尚未竣工,为抢全国热映的高潮,直接就在清水房里架上了银幕。此片热映直接催生了全民“尚武”,街头混混成群结队产生,也催生了1983年罕见严打。(周叔叔上期文章这个儿,鬼精灵......
快来跟随周叔叔的文字重回那国家单位电影院的最后高光时刻以及迅速衰落的过程>
电 影 往 事
文:周舟

 

八十年代初的电影院,简直就像神殿一般地存在,那是跛子的屁股——翘起的。

在文化部门工作的父亲经常问我:“你一天调皮捣蛋,长大了究竟想干什么”?我摸着小脑袋,想都没想:“长大了我想去放电影”,弄得父亲哭笑不得。

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录音机,没有演唱会,更没有互联网,看一场电影就是那个年代唯一的高级娱乐。

 

北正街旧貌(原百货公司至电影院段)。图左侧是原梁平县百货大楼,墙上已有电视机广告。那时县城赶场也如同今天的乡场,直接摆大街上,因为根本没什么车。本页图片据梁平档案公众号。


 

01.

那时候,电影院没有爆米花,没有可乐,更没有扫码的按摩椅...等候入场的坝子里,摆满了无证经营的瓜子摊,瓜子两分钱一瓢,中截子的甘蔗五分钱一截,两分钱一截的肯定是甘蔗巅巅...

 

本着关照熟人的意思,我经常照顾生意的对象,是穿着补丁衣服的同学妈妈,她那指甲缝好像从来就没有洗干净过,深嵌着黑乎乎的“甲甲”(污秽物),只见她给我舀瓜子的时候,半边拇指头还伸在小瓢儿的边沿占着位置,手还要抖一下,让我极度怀疑她患有临时性的“帕金森”,熟人整熟人,点儿都不耿直!

 

那时电影院职工的子女好像都是高干子弟,傲气的表情,得意的笑容,走路都带着风,衣服角角都能扇人,特别是遇到放映武打片,香港片,那真是一票难求,堪比今天的刀郎演唱会。

 

好多想看电影的老师,就会找到学校的影院子女...果不其然,他们就拥有了天生的优越感,在同学们中间那真是鹤立鸡群,遇到学校6·1表演节目,那肯定是站在头排的C位,似乎化个粑粑妆,口红都要多涂一点。运动会的短跑比赛,好多老师都站在终点,为“电影院“加油”...

 

一位外地来的女老师,东北味的普通话在学校大喇叭里宣布全校包场看电影,顿时场下的红领巾们欢呼雀跃,那场面和当年学习少年英雄何云刚有得一比。

 

2004年左右落成的梁平影剧院。


 

正价一角二分的电影,学生只要五分钱被包场的电影多数不是《两个小八路》这种打鬼子的战斗片,就是《东港谍影》,《羊城暗哨》,《猎字99号》等抓特务的反特片,经常抓特务,孩子们都有点抓累了。

 

早就听说《佐罗》里的主人公骑着高头大马,拼杀刺刀勇斗邪恶权贵的故事。同学们兴高采烈地以为学校要包场,大失所望之后,我听见那个女老师在办公室里大吹特吹:阿兰德龙好帅哟...嘻嘻,里面还有亲嘴儿的动作,哈哈哈,她真的是一个“老司机”。

 

没有电影看的时候特别无聊,经常闲逛到电影院的玻璃橱窗前,看看海报都觉得过瘾。南门电影院正热映新片《小花》,从学校一放学,就听到影院里传来“妹妹找哥泪花流”的音乐声,心痒痒的。

 

根本买不到票,更别说包包里没钱,影院后方有一个换气的洞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极度诱惑下,我便“铤而走险”趁着天黑我猫着腰先把书包放进洞子里,接着就往洞子里面钻,只能容下干瘦身体的洞子,前面一片漆黑。

 

这时候,解放军战士匍匐前进炸碉堡的形象一直浮现在我眼前,蹭破了皮算什么?骨头挤散了又算什么?为了混一场电影,一股脑拼命往前钻,正当上身完美通过的时候,哪里知道迎接小脑袋的是一个肥肥的屁股,当两个部位接触的一刹那(幸好屁股懂事,没有释放气体),屁股猛地一抬,雪花花的电筒光射向我的眼睛,特别像鬼子炮楼的探照灯,吓得我的后脚使劲往后刨,人终于安全地上岸了,正在得意之时,突然想起了我的书包。

 

为了拿到书包,我被这位“查票大叔”请进了办公室,大叔嘴角有一颗明显的黑痣,黑痣上栽着几根黑毛,就像《抓壮丁》里的王保长,只见黑毛对着我就是一顿唾沫横飞,对我进行革命教育,耷拉着脑袋的我,就是他案板上的肉...

 

周末的下午,父母带着我正大光明地走进了电影院,远远地看到“黑毛”拿着他的家用电器(手电筒),正逐个地检票,心中的阶级怒火在我充血的眼睛里,向着他熊熊地燃烧。

 

小而旧的南门电影院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满足全县人民对物质文化的追求,他们就在院子里卖票,放起了露天电影(那时候,市民心中还没有扰民的概念),即使这样还是有不少观众前来光顾。

 

为了遮挡住铁门外的观看角度,为了不让无票的人看摸和,他们在院子的铁门里竖起了竹竿,牵着绳子挂满了铺盖毯子..这个想法确实是个低成本的金点子,哈哈哈,高,实在是高...

 

北门电影院尚未竣工,电影院的叔叔阿姨们就迫不及待地在清水房里架上了银幕...1982年夏天,李连杰出演的《少林寺》犹如一股龙卷风席卷了中华大地,当然梁平也绝无意外。

 

 

热映那段时间,县城里简直是万人空巷,北门南门两个电影院门前人山人海,比肩接踵,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人从众......每天从早上6点50开映,不间断放到凌晨12点50最晚一场,即使这样那也是一票难求。各条乡镇线路的大客车班班爆满,全是进城看电影或看了电影回家的。

 

南北两电影院,一部拷贝两院稍错时刻上映,正当李连杰和秃鹰对打得紧张刺激的时候,突然戛然而止,银幕上打出来幻灯片:“正在跑片”,让全场观众唏嘘不已。那时的跑送片子,一卷片子在北门电影院映完,马上送南门,第二卷或第三卷送去时再把前一卷带回,如此循环往复。

 

黄金时段的电影票早已被内部卖空,少量的边角余票那也是出售即罄。

 

远远地就看到了“高二毛”的妈妈,拿着黑色的皮包向着售票房走来,窗口就开始沸腾了起来,凭着小时候“挤爆油渣”的功夫,我拼命地猫着腰往窗口钻,一个惊人的跳跃,幸运地被人群抬了起来,攥着一把皱巴巴的人民币,使劲喊着:“嬢嬢,嬢嬢,我是“高二毛”的同学,买两张,买两张,八点的”... 到手两张,哇塞,像中了彩票一样,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哪个要票,哪个要票”,我在人群里大声叫卖,理论好价格之后,第一次当“黄牛”我收入了五分钱巨款。买上一瓢儿瓜子,又来上一截甘蔗,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那天晚上的电影,我看得特别香。     

 

后来,全国掀起了习武热潮,街头巷尾都是比划拳法的少年,河南嵩山少林寺每年造访的游人达到三百万人次,书摊上《武林》杂志经常断货,电影主题曲《牧羊曲》人人会唱。

 

秃头的鹰爪功、王仁贼的双手剑成了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模仿的对象。《少林寺》的票房据说卖了一点六个多亿,至少相当于如今的一百六十亿,与现在热映的《哪吒》不相上下。

 

图片

图为今年的周叔叔。


 

02.

1983年,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席卷内城城乡,带热了昂贵的黑白电视机俏销(也是计划经济生产销售)

 

《霍元甲》、《陈真》、《霍东阁》、《射雕英雄传》....一大批港台武打电视剧登陆,以及随后遍布街头的录像厅,更让昔日的电影院再也找不回往日的辉煌。

 

社会在进步,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立于时代的潮头。憋屈了十年的川剧团人,率先把剧场改成了录像厅。

 

容纳一千多观众的剧场前后左右,摆放着四台日立牌彩电,一台东芝录像机一拖四,记得开业的那天,今日放映香港武打片《师傅出马》功夫巨星:成龙主演,虽然没有《少林寺》那样火爆空前,一张票那也是望眼欲穿。

 

我作为川剧团子女,不仅看录像不花钱,居然还有人找我搞票,心里那个高兴呀,那个得意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感觉风水轮流转,终于转到了我方阵地。

 

有一天,我看见电影院的“黑毛”也来看录像了,只是我发现他平静的表情,低调得多了。

 

录像厅盛行的年代,正当是我初三毕业的关键时期,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下了晚自习匆匆跑回,还要到录像厅享受享受,直到观众散场了才回家。后来,不出所料地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我懊悔,我痛恨自己没有自制力,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途,这事也让父母失望不已。

 

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年代,人们活得很简单,人与人之间还很纯粹,人们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没有抑郁症,城里也鲜有轻生的个体,看一场电影可以满足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可以让美好的时光开出美丽的花朵,好怀念当年看电影.的旧时光.....

(周叔叔以前的活动广告视频)
周叔叔的阅读>
这个儿,鬼精灵......
梁平一流摄影师周叔叔“长枪短炮”7天江西行...拍下这些美景美色美女!
梁平写诗的摄影老板周舟, 又旅游澳大利亚归来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128
发表于 2025-3-24 1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感觉又回到了N年前!这就是此一时彼一时呀。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7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019
发表于 2025-3-24 1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时代的不段变迁,特殊时期有特时的产物。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3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802
发表于 2025-3-24 1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满满的都是回忆啊,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90

帖子

357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75
发表于 2025-3-24 1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那个时候穷但是快乐,现在不光穷快乐也没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1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352
发表于 2025-3-24 1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六七十年代人的回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544

帖子

672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23
发表于 2025-3-24 13: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时代在进步,什么都是不断的更新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790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413
发表于 2025-3-24 1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那时候每个乡镇都有电影院,春节十几天几个场镇相互挑着看,平时逢赶场天也可以去花一两角钱看个电影,回来就有了谈天说地的题材。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4 14: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那时候的《少林寺》《霍元甲》确实火。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406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09
发表于 2025-3-24 1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勾起这几十年前的美好回忆。90以后的年轻人都没看到过那壮观的场面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